1901年上海雛妓首創中国古董娃娃品牌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濟良所

          









*濟良所出品的娃娃的作者是誰?

1899年, 美國人Cornelia Bonnell ( 1874- 1916 ) 志願到中國上海的教會學校當英語老師,眼見上海街頭妓院林立, 雛妓問題嚴重 ,  便與其他五名傳教士婦女(分別為 Mrs. A.P. Parker, Mrs. E.F. Tatum , Mrs. Edward Evans , Mrs. E.H. Thompson, Mrs. G.F. Fitch  )一起為拯救中國雛妓四處奔走募款. 終於在1901年於上海熙華德路草創了 DOOR OF HOPE(濟良所)作為第一個少女娼妓的避難所, 因此當時人稱Cornelia Bonnell 為“上海天使” ( angel of Shanghai )。
後來濟良所又陸續成立了幾處分所, 其中一處就位在上海福州路會樂里的紅燈區.  濟良所依實際需要將組織分為 Rescue Home 拯救之家 , First Year Home 第一年之家, Industrial Home 工坊, Children's Refuge 愛育堂 , Love School 愛的學校, Hospital 醫院...等五個單位,  可同時容納將近兩百名女孩, 首先醫治女孩身上的疾病, 然後輔導女孩讀書識字, 同時學習女紅, 期盼女孩擁有一技之長, 以便日後重生. 
濟良所製作的娃娃在現今西方古董娃娃界習慣稱之為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 2017 濟良所復興計劃出品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復刻版, 重新命名為 DollyJiliang 濟良娃娃 。) 當年其實是濟良所女孩學習做裁縫甚至夢想成為一個旗袍師傅的訓練過程中 , 初期用來練習針線活兒的小作品. 娃娃的頭部與雙手由上海木匠以山桃樹的木頭手工雕刻而成, 因此每張娃娃臉的五官各有不同 , 一款一個 ; 布身子與衣服鞋帽則由各女孩自行設計並手作, 娃娃尺寸共有十二寸, 八寸 , 六寸半三種, 角色人物則有二十五款, 分別是新郎, 新娘, 媽媽 , 男孩, 女孩, 嬰兒, 農夫, 紳士, 女士, 奶奶, 爺爺, 警察, 送葬者, 穿著蓑衣者 ...等等.   總的來說, 濟良娃娃樸素純真 , 充滿懷舊的手感溫度 , 造型樣貌傳達了百年前動盪中國的歷史寫照與時代意義 , 刻畫上世紀初中國老百姓最樸實刻苦的生活面貌, 這與歐洲古董娃娃翻版上流社會華麗精緻的貴族形象大異其趣,  對比出同時代的中國人與西方人在生活條件方面的落差.  

*誰買走了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與其他手工繡品在每週日的教會活動中對外義賣, 參與義賣會的客人幾乎全是旅居上海的外籍人士,  購買娃娃者則多是帶著小孩子的外國婦女. 基督教徒在每週日固定上教會做禮拜, 他們認為以財力支持教會是對上帝奉獻的實際表現, 因此義賣會的經營對濟良所的幫助很大.  
根據文獻顯示, 1900s~1920s 時期, 平均每個娃娃的售價為五美元 ; 到了1930 年代, 因為上海遭到封鎖成為孤島, 物資缺乏, 比較精緻的面料輔料嚴重缺貨,譬如絲綢,  因此娃娃的售價漲到九點九美元.  1940 年, 自中國返回美國的傳教士 Elsie Clark Krug 與美國 Kimport 玩具公司進口二十款娃娃到美國銷售, 這是目前文獻上唯一記載的娃娃出口貿易記錄.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的銷售收入除了作為濟良所經營費用外, 也發給濟良所女孩工資, 讓她們養成儲蓄習慣並學習個人財務管理, 以便有朝一日離開濟良所後能夠獨立生活.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現在在哪兒?

產自中國上海的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在目前整個中國大陸杳無蹤影, 不論舊貨市場, 古董店, 藝術品拍賣會...等, 都非常罕見, 連中國木偶之鄉的福建泉州與漳州的木偶劇團木偶製作師, 或是戲劇學院木偶專業的教師, 以及福建的木偶工藝廠......等等, 都沒見過這種木偶娃娃, 可見一斑,  究竟為何呢? 原因就在於當時擁有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的小主人全是外國小孩。 在1901 至1949年期間, 上海局勢始終詭譎多變, 氣氛緊張, 外國人士不論是官方殖民地代表, 民間商務人士或是教會人員都無法安穩居留, 舉家回國是最終的選擇, 因此大人們帶著一箱一箱的行李, 一手牽著小孩, 一手握著船票, 踏上越洋輪船的甲板,  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回到歐洲或美洲的家鄉。 而在他們的行李箱中或許就有一個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 就這樣,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跟著小主人旅行了幾萬公里,  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落戶安家。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的身價

幾年前, 我曾經在網絡上某個古董玩具論壇看見一個北歐年輕男子寫道, 他奶奶家的閣樓裡有一個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 他詢問網友:“誰知道這樣的娃娃在古董市場裡的行情?”

的確,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如今已是有身價的古董娃娃了, 一般品相良好的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身價幾千美元,  是最初售價五美元的幾百倍, 很多歐美國家的娃娃玩具博物館或是古董娃娃收藏家都有收藏 , 而收藏來源就是古董玩具店, 藝術品拍賣會,跳蚤市場, 甚至是民宅草坪上的家庭二手貨拍賣活動...等, 顯然,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吸引了有心投資的收藏者目光 ; 至於品相有瑕疵的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最少也有幾百美元的身價,  她們偶爾在eBay 網站上出沒, 一般是個人賣家把家裡塵封多年的祖傳舊娃娃端出來變賣, 這種賣家不懂行情只是想變現而已.  由於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已經停產 , 數量不可能增加, 保存下來者又少, 再加上百分之百純手工製作, 全身的中國元素...等條件, 在西方主導的古董娃娃收藏界中是可貴的夢幻逸品之一.

*濟良所為何消失?

1937年,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 中國陷入對日抗戰的泥沼中,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的生產嚴重受到影響, 不得不停止生產. 即便如此, 作為雛妓庇護單位的濟良所依然刻苦經營著, 直到1949年以共產主義建立的新中國誕生, 妓院被整肅關閉, 妓女被集體改造, 安排轉業進入工廠工作,社會上不再需要妓女庇護所, 於是官方直接關閉了濟良所. 

然而在濟良所關閉之後的新中國, 二十世紀末雛妓問題又出現了.

濟良所雖於1901年由美國人 Cornelia Bonnell ( 1874- 1916 ) 在上海創辦, 但後來大陸其他城市的警察單位也陸續開辦各地“濟良所”作為庇護妓女的處所,  但是只有上海濟良所製作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報載兩名女性一名15歲,一名21歲, 鳴警投所, 經公安局送濟良所庇護擇配.


根據文獻記載, 濟良所的女孩最小的才五歲
























想必這是一封1901至1937年間來自中國上海的信件與小禮物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參考書目:

* Miracle Lives of China , by Jonathan Goforth (1859~1936), Rosalind Goforth (1864~1942), 1943, p.127-130 
* Chasing the Dragon in Shanghai: Canda's Early Relations with China , 1858~1952. by John D.meehan , 2011 , p.21
* The Door Of HOPE -100 Years Of History , By Mary  Eveline , Antique Doll Collector Magazine , 1997 , Vol. 1 , No. 1,  p.39 - 47
* From The World Of Flowers Through The Door Of HOPE , By Lynn Murray, Antique Doll Collector Magazine , 2007 , Vol. 10 , No. 4,  p.20 - 25, p. 50-53
* 妓女的重生:近代中國濟良所的個案研究 , 侯淑娟, 中正大學歷史學刊, 2013, 16期, p.47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