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我曾經幫娃娃做過三套禮服, 但我對做大人的衣服沒有興趣,不像 Jason Wu.
《濟良所 : 1901年上海雛妓首創中國古董娃娃品牌》
文/圖 :梁庭嘉
© 2017 J.Shutong ePublishing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古董娃娃的真實故事。
1901年美國人Cornelia Bonnell (1874-1916) 為了庇護雛妓在上海創立濟良所 ; 2017年, 來自台灣的古董娃娃研究家梁庭嘉則是為了預防雛妓而發起《濟良所復興計劃》募款活動, 她說 : " 如今的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已經是擁有身價的古董娃娃了,但是對於世上還存在的雛妓問題卻一點幫助都沒有,也對不起一百年前將她們縫製出來的濟良所女孩。既然我趕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冬末偶然發現了她們,就有為何會發現她們的理由,也許我該為她們做些什麼,如果我不做,大概不會有人做了。"
《濟良所復興計劃》盈餘的 1/3 將捐給中國貧困山區少女, 作為她們參加實用技術培訓的學費, 避免她們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被同鄉拐賣而不幸.
娃娃尺寸分有十二寸、 八寸 、 六寸半三種 ;
角色人物二十五款, 分別是
新郎、新娘、 媽媽 、爸爸、女童、男童、少年、少女、女嬰、男嬰、農夫、學生、紳士、女士、清朝官員、滿族女人、奶奶、爺爺、警察、軍人、服喪者、女僕、工人、蓑衣者、僧侶......等。
濟良所的女孩端詳每一張娃娃臉,
想想她們與他們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於是,綉一套嫁衣,送新娘一生幸福;
做一款唐裝,變紳士一個模樣;
披一件蓑衣,給農民一個雨天;
縫一雙虎頭鞋,陪小孩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