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一個弱勢女孩掙扎重生的無助與依戀~濟良所的女孩



濟良所的女孩
by 梁庭嘉
Copyright 2017 J.SHUTONG

二十世紀初, 十五歲的上海雛妓翠霞在妓院的客人孫理群的幫助下勇敢逃出妓院躲入濟良所,暗夜人生終於過去,  跟著濟良所的外國傳教士姊姊學針線活兒, 做布娃娃,做旗袍, 並在濟良所義賣會拍賣自己的手作品, 得到工資, 努力重生, 甚至有了人生夢想。一天, 那個恩人來看望翠霞, 翠霞高興極了, 然而這卻是一場最後的道別.

<關於濟良所的真實時代背景>
1899年來自美國的上海教會學校英語教師 Cornelia Bonnell (1874-1916) 與五名傳教士婦女為庇護中國雛妓四處奔走募款,1901年在上海熙華德路草創“Door Of Hope,中文名為“濟良所”,作為上海雛妓的避難所, 輔導她們學習一技之長重新做人. 這些濟良所的女孩為了有朝一日能成為獨立養活自己的旗袍師傅, 先製作娃娃當作練習. 一百多年過去了, 這些全身中國元素的純手工娃娃就是當前西方古董娃娃界頗有身價的夢幻逸品,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古董娃娃研究家梁庭嘉認為,  Door Of Hope Mission Doll 可說是中國第一個古董娃娃品牌, 由濟良所的上海雛妓于1901年首創. 在的她的研究手記中曾寫道:“我原以為世界古董娃娃品牌都來自西方,沒想到中國也有一個;想必這些娃娃產自當年的玩具工廠吧! 結果出自上海雛妓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