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娃娃材質: 混凝紙漿(1) {古董娃娃研究手記/梁庭嘉}

 



混凝紙漿 PAPIER MACHE 出自法語 , 十五到十六世紀專門用在宗教上, 作為教堂肖像的材料。由於混凝紙漿比木頭輕又便宜,也很容易塞進模子裡,因此後來用在做娃娃。


娃娃頭的模子是熟石膏製的, 通常是組合式的,因此只要看娃娃頭有多少接縫處,就知道模子由幾片組成, 但是一體成型的模型也有,一般是比較小的娃娃頭。做模子的工人通常在家裡工作,用舊模子再做新娃娃頭。


混凝紙漿的內容是什麼? 除了加水, 它還加進麵粉、穀物粉、沙粒、黏土和白堊粉, 最重要的是必須加進一點油和驅蟲劑, 以避免蟲咬。 整個混合物靠膠水和澱粉黏劑緊黏在一起, 然後塞進娃娃頭的模子。 乾燥後將娃娃頭從模子中取出, 以亞麻和細棉布在娃娃頭的不同部位加固緊實,再用白堊粉、 黏土、 石膏 …..等在娃娃頭的外面裹上一層。


最後修整五官的工夫非常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娃娃的品相與身價。師傅先為娃娃皮膚上色, 再畫上眼睛、 眉、嘴唇、頭髮和其它的裝飾部位。


因為混凝紙漿製的娃娃很難保存,最後一定塗上一層保護膠與蠟, 雖然蠟終有一天也會龜裂,但是這是短時間保存混凝紙漿娃娃的有效辦法。



Greiner Doll, 1858. Papier-mache 混凝紙漿製娃娃, 表皮的蠟已經龜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