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娃娃與中國俑的區別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我腦裡縈迴了15年之久, 始於2002 年, 一開始我就認為兩者之間其實沒什麼區別, 都是陪伴主人的偶, 只不過一個陪伴生者, 一個陪伴往生者。我是不是說得太透徹了?
中國的古代人貌似沒有把娃娃玩偶送給女童當做玩具的概念與行為, 女童玩的是小動物泥塑或是捉迷藏之類的遊戲, 當時的”偶“似乎只是野台戲裡的角色, 並不是帶著陪伴療癒女童心靈功能的小天使。 證據呢? 在宋代畫家蘇漢臣以及其他畫家諸多《嬰戲圖》中我始終找不到女童抱著娃娃玩耍的蹤影, 不論在小閨女臥房還是花園中, 女童總是與男童玩著一樣的東西, 譬如鬥蛐蛐兒 , 看傀儡戲...等, 所以我曾說過 "DOLL 是舶來品概念, 約定俗成叫做洋娃娃。“
有趣的是, 古代的大人卻為逝者做一批批縮小版的人型來陪葬, 很明顯目的是給逝者安慰, 讓逝者安息, 就是俑。 俑都是些僕人角色, 保護主人, 服侍主人, 陪伴主人, 取悅主人, 主人生前有很多僕人, 死後也要有很多佣人, 主人需要奴隸奴婢才能顯示自己是主人, 奴隸奴婢也需要主人以顯示自己被需要。
撇開雄壯威武的秦代兵馬俑不談, 漢代唐代是兩個出土最多俑的朝代, 尤其唐俑數量多過漢俑。 一般來說漢俑的形體比唐俑瘦長些, 樣貌上也沒有唐俑精緻。 唐朝真是個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 連地表下面的俑兒也長得精緻可愛 , 的確, 主人家財萬貫, 僕人也就跟著錦衣玉食。
我在台灣的故宮博物院, 國立歷史博物館, 大陸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西安博物院, 陝西歷史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博物館都遇見了一群可愛的俑兒, 她們有著各種打扮, 角色與工作身份, 我總在展覽室裡流連忘返, 最好是整個空間只有我一人, 就我獨享一場古文明的藝術治療, 可愛療癒的時光, 她們根本就是一仙仙中國古代的玩偶娃娃 , 泥巴雕塑的, 個個安靜得體, 活在逝者主人的心裏, 演繹著主人還在世時的每一幕榮光歲月, 而且永遠上演不停歇, 她們給主人最大的心理安慰, 讓主人得以安息, 即便個個渺小不是人, 對主人來說, 卻比活人真人更有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