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俑上凡記 {連載01} 梁庭嘉
乾縣北原的黃土地上,當地農民日前才舉行了祈雨儀式祈盼老天爺給飯吃,然而今年以來滴雨未下,龜裂的大地寸草不生,一片乾涸毫無動靜。就在不起眼的某處,泥土裂縫有鬆動現象,只見一點一點土粒被撥出地面,一隻獸爪隱約露出地面,牠將土表抓破了一個小洞,一雙炯炯發亮的瞳孔中映著上弦月,突然間,牠迅猛地掘開一個洞口,一躍而跳上地面,那是一隻來自唐永泰公主墓的鎮墓獸,前後雙頭狀似獅子,全身黃皮綠紋,兩側帶著翅膀,蹲在洞口邊,將一隻爪伸進洞裡,抓住一隻纖細的手,兩隻後腿奮力後退,瞬間將一個俑兒拉出土。俑兒面部朝地,全身都是土,起身拍拍臉上及身上的塵土,露出了一張童真的小臉,頂上是一對雲狀丫髻,每髻起三朵,身穿翻領開襟扇衫,袖窄長,內穿短褥,下穿皺折長裙。她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丫頭俑,自從唐神龍二年(西元706年)十七歲的唐永泰公主難產死亡後,她就一直陪在公主身邊,是公主的貼身侍女,兩人感情情同姐妹,公主給她起了小名「小丫」。
「謝謝你,四目。」小丫抱著拉她出土的鎮目獸說道。 四目是永泰公主最心愛的寵物,與天王俑高盧同行,都是站在公主墓門口的守衛,負責公主墓的安全,但是地位卻天差地別,公主從來沒正眼瞧過高盧一眼,只當他是一個下人,卻很喜歡這隻雙頭鎮墓獸,每天任憑牠在公主房裡飛上跳下,看牠每前進一步,另一頭卻像倒後一步,逗的公主樂得很。
「走,我們快點追上高盧。」小丫起身跟四目這麼說。 四目載著小丫起飛追趕。「上面」的世界真的與「下面」不同,天高地闊漫無邊界,沒有固定的路線,不像地宮都是一個一個坑。小丫從來沒有上來過,在飛翔中不禁向下到處張望,但是越飛越害怕,深深覺得自己這樣任性的闖到上面來尋找公主真是件冒險的事,如果哪一天自己不但沒有達成目的,還弄得粉身碎骨,那就永遠都回不去了。可是一想到在下面那些對她不友善的俑兒老諷刺她是「公主命ㄚ頭身」,又燃起了鬥志,勇往直前。 半年前的一夜,公主離奇失蹤,翌日皇上震怒,提小丫去問話,可是小丫啥也搞不清楚,只知道前一晚她在公主房裡與公主玩捉螞蟻,兩人嘻笑到很晚才睡,隔天早上小丫進公主房才發現公主不見了,皇后聽了哀傷不已,哭聲迴盪整個地宮。逮到機會就表現的高盧跟皇上稟報說道:
「這一定是『上面』的人盜走的,是小的怠忽職守,願接受任何嚴懲,請求到『上面』尋找蛛絲馬跡,戴罪立功把公主找回來!」
皇上思考了一會兒,說道:「自古以來,傳言地宮裡失蹤的俑兒都是被上面的人擄走的,全部一去不回沒有消息,然而上面是什麼樣的世界實在詭譎難測,既然你自告奮勇要到上面尋找公主的下落將功折罪,那麼快去快回吧! 一有任何消息盡快回來稟報,論功行賞。」 高盧聽了精神為之一振,一副盡忠職守的模樣即刻打包起程了。留下來的小丫景況很尷尬,公主沒有了,哪還需要貼身侍女﹖皇上看皇后如此悲傷,煩燥之餘,把小丫貶去御膳房做小工。小丫從來就沒幹過粗活兒,一千多年來一直被公主保護著,什麼事兒都不必做,只要陪公主玩就行,所有的俑兒都看在眼裡,雖然小丫沒有恃寵而驕,但是她太幸福了,同樣是俑兒,為何不必幹活兒就能享受生活呢﹖這下子公主失蹤了,小丫沒了靠山,大家都暗自竊喜,各自盤算著「從今以後小丫得靠自己生存,早晚輪到我收拾!」這是每個俑兒心中的潛台詞。
小丫初到御膳房就被大廚及所有廚作俑耍得團團轉,凡是看她沒事幹,就趕緊喚她打水、磨麥、搬菜簍、洗碗、打掃,卯起來聯手欺負她。小丫越來越認命自己再也回不去公主房了,既然被差來御膳房,就算打雜也沒關係,有機會就想觀摩廚作俑做御膳,儘管偷學的機會不多,但是小丫一有機會就圖文並茂地將食譜記下來,自言自語說著:「原來王母飯是這樣做的;原來駝蹄羹是那樣做的。」 有一天,炊事俑好心要教小丫生灶火,說道:「如果妳學會生火,假以時日就可以接替我了,以後不必做雜活兒。」小丫很感謝這個佝僂的老炊事俑,心想只有這個老人家最慈祥了,於是就認真的跟著他學,可是那天炊事俑教了幾句就因為要忙別的而暫時離開灶房。不料這時候灶火越來越小,眼看快不行了,小丫急忙添加木材,一陣手忙腳亂最後卻把火弄熄了,她嚇壞了,因為離用膳時刻只剩下半個時辰,這鍋龍骨湯還沒熬透,肯定無法濫竽充數,小丫上上下下亂吹瞎扇的卻怎麼也生不了火,這時大廚正好走進來發現了一切,對小丫大聲斥責,說她多管閒事惹大禍,不來則已,一來越幫越忙,於是想盡辦法想把她塞給別的俑兒頭。可是所有的俑兒頭聽說小丫不但不機伶反而盡添亂,都推托各種理由敬謝不敏,還好舞俑那兒缺一個後補的,小丫就被迫地,莫名其妙地改行做舞俑了。
乾縣北原的黃土地上,當地農民日前才舉行了祈雨儀式祈盼老天爺給飯吃,然而今年以來滴雨未下,龜裂的大地寸草不生,一片乾涸毫無動靜。就在不起眼的某處,泥土裂縫有鬆動現象,只見一點一點土粒被撥出地面,一隻獸爪隱約露出地面,牠將土表抓破了一個小洞,一雙炯炯發亮的瞳孔中映著上弦月,突然間,牠迅猛地掘開一個洞口,一躍而跳上地面,那是一隻來自唐永泰公主墓的鎮墓獸,前後雙頭狀似獅子,全身黃皮綠紋,兩側帶著翅膀,蹲在洞口邊,將一隻爪伸進洞裡,抓住一隻纖細的手,兩隻後腿奮力後退,瞬間將一個俑兒拉出土。俑兒面部朝地,全身都是土,起身拍拍臉上及身上的塵土,露出了一張童真的小臉,頂上是一對雲狀丫髻,每髻起三朵,身穿翻領開襟扇衫,袖窄長,內穿短褥,下穿皺折長裙。她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丫頭俑,自從唐神龍二年(西元706年)十七歲的唐永泰公主難產死亡後,她就一直陪在公主身邊,是公主的貼身侍女,兩人感情情同姐妹,公主給她起了小名「小丫」。
「謝謝你,四目。」小丫抱著拉她出土的鎮目獸說道。
四目是永泰公主最心愛的寵物,與天王俑高盧同行,都是站在公主墓門口的守衛,負責公主墓的安全,但是地位卻天差地別,公主從來沒正眼瞧過高盧一眼,只當他是一個下人,卻很喜歡這隻雙頭鎮墓獸,每天任憑牠在公主房裡飛上跳下,看牠每前進一步,另一頭卻像倒後一步,逗的公主樂得很。
「走,我們快點追上高盧。」小丫起身跟四目這麼說。
四目載著小丫起飛追趕。「上面」的世界真的與「下面」不同,天高地闊漫無邊界,沒有固定的路線,不像地宮都是一個一個坑。小丫從來沒有上來過,在飛翔中不禁向下到處張望,但是越飛越害怕,深深覺得自己這樣任性的闖到上面來尋找公主真是件冒險的事,如果哪一天自己不但沒有達成目的,還弄得粉身碎骨,那就永遠都回不去了。可是一想到在下面那些對她不友善的俑兒老諷刺她是「公主命ㄚ頭身」,又燃起了鬥志,勇往直前。
半年前的一夜,公主離奇失蹤,翌日皇上震怒,提小丫去問話,可是小丫啥也搞不清楚,只知道前一晚她在公主房裡與公主玩捉螞蟻,兩人嘻笑到很晚才睡,隔天早上小丫進公主房才發現公主不見了,皇后聽了哀傷不已,哭聲迴盪整個地宮。逮到機會就表現的高盧跟皇上稟報說道:
「這一定是『上面』的人盜走的,是小的怠忽職守,願接受任何嚴懲,請求到『上面』尋找蛛絲馬跡,戴罪立功把公主找回來!」
皇上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自古以來,傳言地宮裡失蹤的俑兒都是被上面的人擄走的,全部一去不回沒有消息,然而上面是什麼樣的世界實在詭譎難測,既然你自告奮勇要到上面尋找公主的下落將功折罪,那麼快去快回吧! 一有任何消息盡快回來稟報,論功行賞。」
高盧聽了精神為之一振,一副盡忠職守的模樣即刻打包起程了。留下來的小丫景況很尷尬,公主沒有了,哪還需要貼身侍女﹖皇上看皇后如此悲傷,煩燥之餘,把小丫貶去御膳房做小工。小丫從來就沒幹過粗活兒,一千多年來一直被公主保護著,什麼事兒都不必做,只要陪公主玩就行,所有的俑兒都看在眼裡,雖然小丫沒有恃寵而驕,但是她太幸福了,同樣是俑兒,為何不必幹活兒就能享受生活呢﹖這下子公主失蹤了,小丫沒了靠山,大家都暗自竊喜,各自盤算著「從今以後小丫得靠自己生存,早晚輪到我收拾!」這是每個俑兒心中的潛台詞。
小丫初到御膳房就被大廚及所有廚作俑耍得團團轉,凡是看她沒事幹,就趕緊喚她打水、磨麥、搬菜簍、洗碗、打掃,卯起來聯手欺負她。小丫越來越認命自己再也回不去公主房了,既然被差來御膳房,就算打雜也沒關係,有機會就想觀摩廚作俑做御膳,儘管偷學的機會不多,但是小丫一有機會就圖文並茂地將食譜記下來,自言自語說著:「原來王母飯是這樣做的;原來駝蹄羹是那樣做的。」
有一天,炊事俑好心要教小丫生灶火,說道:「如果妳學會生火,假以時日就可以接替我了,以後不必做雜活兒。」小丫很感謝這個佝僂的老炊事俑,心想只有這個老人家最慈祥了,於是就認真的跟著他學,可是那天炊事俑教了幾句就因為要忙別的而暫時離開灶房。不料這時候灶火越來越小,眼看快不行了,小丫急忙添加木材,一陣手忙腳亂最後卻把火弄熄了,她嚇壞了,因為離用膳時刻只剩下半個時辰,這鍋龍骨湯還沒熬透,肯定無法濫竽充數,小丫上上下下亂吹瞎扇的卻怎麼也生不了火,這時大廚正好走進來發現了一切,對小丫大聲斥責,說她多管閒事惹大禍,不來則已,一來越幫越忙,於是想盡辦法想把她塞給別的俑兒頭。可是所有的俑兒頭聽說小丫不但不機伶反而盡添亂,都推托各種理由敬謝不敏,還好舞俑那兒缺一個後補的,小丫就被迫地,莫名其妙地改行做舞俑了。
圖 1: 唐 樂舞俑
圖 2: 唐 乾陵 永泰公主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