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DOLL 洋娃娃是舶來品概念{古董娃娃研究手記/梁庭嘉}
1868 ~ 1912 期間的台灣小孩, 一小女孩抱著一個日本娃娃。此時期為日據時代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 (1895~1949) , 台灣人不僅語言文化思想被日本皇民化, 連小孩子的玩具也同化了。

這張照片也拍攝于台灣日據時代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 (1895-1945), 爸爸是個醫生, 可能曾經留學日本吧, 家境顯然比一般老百姓富裕很多, 六個孩子的衣著都已皇民化或西化 , 徹底脫離清末民初的中國風格, 獨生女手中抱的也是一個日本娃娃。
同時代的苦難中國有沒有小孩抱著玩具娃娃的照片呢? 我找了三年沒找著。 自古以來, 中國小孩玩的一向不是娃娃, 很多是遊戲, 譬如放風箏, 鬥蟋蟀, 沙包, 捉迷藏......等, 就算小女孩的玩偶也不是娃娃造型的, 可能是陶瓷製的小狗小貓或小鳥,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將 doll 這種東西稱為 “洋娃娃”了, 顯然洋娃娃是漂洋過海來的舶來品, 不管是西洋還是東洋, 都是外來的, 相傳好幾代人的古早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 不就證明了嗎?
但是我千辛萬苦地終於找到一張中國玩偶照, 結果卻是男偶造型, 而非小女娃造型。 中國玩偶在歷代祖先的心裡顯然不是專給女兒玩的, 男偶女偶沒分別, 就是玩偶, 玩偶的樣子也比較接近民俗中傀儡木偶戲中的偶, 是把玩表演的角色, 這與西方洋娃娃在金髮小女孩心裡的療癒安慰作用是不一樣的。
上圖這張照片拍攝于 1900 年左右, 地點在美國舊金山中國城, 兩個中國小孩被玩具小販兜售的娃娃車吸引著. 娃娃車裡的娃娃不是洋娃娃, 而是帶著瓜皮帽的中國男偶. 攝影師為德裔美國人 Arnold Genthe (1969 ~ 1942) , 他在19世紀末, 20世紀初拍了很多舊金山中國城的中國移工, 他們全是從中國遠渡重洋到太平洋西岸受僱掏金的人, 攜家帶眷在美國落地生根. Arnold Genthe 最珍貴的一批作品是1906 年舊金山大地震期間拍攝的, 是早期華僑移民美國艱苦生存的重要影像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