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博哈拉號澎湖沉船: 墨西哥銀圓與鴉片的聯想

 



字幕:


[博哈拉號 1892]


1892年在澎湖沉船的博哈拉號至今仍被澎湖人暱稱為王子船。
據說當時先民撈獲一頂王冠,還有數不盡的墨西哥銀圓,有人將銀圓熔化 重新打造成銀手鐲,於是墨西哥銀圓不見了,變成阿嬤的傳家之寶。


[墨西哥銀圓0.9 純度]


中央研究院水下考古隊2009-2013下海調查,博哈拉號沉船後 確實被破壞過,即便如此 仍然發現了墨西哥銀圓,看來銀圓的故事並不虛假,想必是洋人在中國賺的錢,正要運走 只是天不從人願。


[這些錢是怎麼賺的? ]


為什麼在清光緒18年(1892)從中國上海出發 經香港往歐洲的英國商輪載著大量墨西哥銀圓呢?到底是一筆什麼錢?


[英國賣鴉片 賺回銀圓]


由於16-19世紀 中國靠著茶絲瓷大賺貿易幣,攢了鉅額西班牙銀圓與墨西哥銀圓。英國為解決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的貿易逆差,18世紀開始走私鴉片 高價販毒給中國人。


[英國鴉片走私/進口中國]
[1729年200箱鴉片]
[1856年70000箱鴉片]
[1808~1856 中國流出3.7億銀圓]


為了合法進口甚至在1840/1860發動鴉片戰爭,接著1865/1866年在香港/上海開設HSBC匯豐銀行,專門為鴉片商服務 方便毒品交易。既然有銀行,為何還要費力搬運銀圓上船呢?也許就像如今依然有人夾帶鑽石、黃金,走私美元上飛機一樣吧!
可能不信任銀行,也可能匯款費時不如自己當快遞,更為了逃稅同時省下匯款手續費,然後在黑市交易減少匯兌損失, 或者其他不能說的秘密...等等。
總之,搬銀圓雖然很吃力,但是洗錢很容易。畢竟毒品交易太髒了,得洗一洗。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颱風之神先把它們洗了。所以這一趟鴉片商什麼好處也沒撈到,  搶回去的銀圓 又沒了,半途落入澎湖阿嬤的手上。



文獻參考: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水下考古隊探勘紀錄片

*澎湖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展~黑水溝傳奇

*文化部文物資產局

*十三行博物館

*台視新聞《新聞大解密》

*《臺灣縣志》 王禮, 1720

*《臺陽見聞錄》唐贊袞 , 1872

* NASA/EOSDIS